AMR研究機構對於供應鏈風險管理趨勢及實踐的研究已經將近五年。然而,回到2004年,那時的我們絕不能想像自己是怎樣度過2008-2009的。AMR最新一季的風險調查報告已經出爐,該研究說明:在經歷了一場終極現實的風險評估與風險降低措施速成班之後,全球供應鏈專家的成熟度得到巨大提升。最重要的發現是:儘管災難是現實並普遍存在的,但是更深層次的合作以及巧妙的建模會使災難的後果有天壤之別。
要點
對於全球供應鏈管理來說,在過去一年風險關注點雖然有所轉移,但是大部分都轉移為對傳統風險的擔心。一年前,運輸成本(特別是油價)和飛漲的商品價格是關注的焦點。當時討論話題是中國的貨櫃被丟棄變成鋼鐵,東線遠洋航線運能的獲取比拿到美國橄欖球超級杯大賽的票更難。由於解決需求過剩問題多於處理供應商不穩定的問題,使得一直以來居於供應鏈風險最高層的供應商失敗風險排名下降。
匆匆流逝的一年和北京奧運已經載入史冊。石油價格已經從每桶140美元的價格降低到原來油價的一半不到。全球信貸完全崩潰,導致許多大經濟體失業率增加到兩位數以及產生對於世界和平絕望的緊張情緒。再加上索馬里海盜、豬流感、沙門氏菌花生,你一定會滿懷恐懼。用“生經百戰”來形容今天供應鏈風險管理的狀況絕不為過。
本季的資料顯示:供應失敗風險保持去年增長的態勢,再次居於列表頂端。儘管比去年降低一點,但是商品價格變動取得的關注最多,這也表明處於供應鏈中的人們不一定認為低價就比高價好,他們只是需要穩定的價格。內部產品品質問題及供應商產品品質問題的風險一直在上升,其趨勢看起來獨立於經濟形勢。或許這反映了更長、更複雜的供應鏈網路帶來的挑戰。
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他們首先想到的風險就是那些重要性下降的風險。在我們所研究的15個風險中,自然災害這一風險處於最底端並處於下降趨勢。對於任何看到這種情況的人,這似乎是違反直覺的。但實際上,近來的各種災難只造成比人們想像的更小的業務中斷後果,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大原因則是供應鏈彈性。比如,成都地震使80000人喪失性命,但它對中國對外出口的影響卻很小。另一個例子是卡崔納颶風,這是美國聯邦應急管理局前所未有的失敗,但經過這次颶風災害,寶潔、家得寶等公司表現了自身卓越的物流優勢。
不牢靠的基礎設施是去年另一個下降的風險。當發展中國家不斷對其道路、港口和通信網路進行升級,這一風險將逐步降低。
公正地說,作為很多公司生產及採購的首選地,中國所扮演的這種角色造成即使僅從重要性考慮,也會帶來很大風險。或許我們太孤注一擲了?資料說明許多公司離開中國到近岸,但這仍然不能否定中國在供應中心的主導作用。因此,15種風險中有12種中國均佔據風險首位的事實不難理解。然而,與美國做同比例對比,中國的供應和製造資源全面急劇惡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