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這次世紀性金融海嘯受創最嚴重的國家,為倫敦帶來三十年繁榮的金融服務業,在一夕之間被打回原形。身為英國主權象徵以及最高精神領袖的伊莉莎白女王,對此感到十分困惑,她在去年十一月蒞臨倫敦政經學院時,拋出了一個很直率的問題:為何幾乎沒有經濟學家曾預見這場全球性信用市場崩解的來臨。
女王這一大哉問,引發英國經濟學界極大的震動。執英國學術界牛耳的大英學院(British Academy)特別在六月十七日召集了多位院士級經濟學家、國會議員、內閣官員、金融機構與金融監管機關代表舉行了一場討論會,會後由倫敦政經學院的貝斯禮(Tim Besley)院士與亨尼士(Peter Hennessy)院士領銜,向白金漢宮遞交了一份會議結論,呈請女王陛下御覽。
由貝斯禮院士領銜執筆的這份報告委婉指出,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已經有一些預警,例如國際清算銀行以及英格蘭銀行都曾經針對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的失衡發出警告,並指出金融市場的價格並沒有適當的反映風險。不過,他們也承認沒有經濟學家曾經準確預測這次金融風暴爆發何時會發生,將如何發生,威力會有多大。
這批首席經濟學家認為問題的癥結在於:儘管金融機構雇用了具備最好的數學頭腦的人來負責風險評估與管理,但是他們都只是分析個別金融工具的風險,而忽視了整個市場蘊含的風險。而且他們真的相信透過一系列新穎的金融工具,金融市場的風險可以徹底的分散與化解,這是一廂情願與自尊自大所導致的結果。簡言之,一群非常聰明的人被自己的集體想像所遮蔽,讓他們無法理解系統所面臨的風險。
這份報告的內容披露之後,讓一批對主流經濟學近f三十年發展趨勢頗不以為然的學者非常不滿,認為這份報告避重就輕,只將矛頭指向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而沒有將主流經濟學家集體失職的真正原因道破。所以他們在八月十日聯名上書女王,沉痛的指出過去三十年主流經濟學早已走火入魔,經濟學已經成為應用數學,經濟學研究與現實世界越來越脫節;如果主流經濟學不檢討過去走偏鋒的學術路線,徹底改變學者的培育與評鑑方式,經濟學的集體失職現象很難獲得改善。
他們指出,在一九九一年美國經濟學會曾經在有心人士的敦促下,發表一篇報告檢討美國大學的經濟學博士訓練方式。當時就提到美國著名經濟學系在培育年輕一代學者時,都是導引他們鑽研艱澀而細微的議題,忽視培育綜合性分析的能力,迴避對「自由市場」進行批判性思考,並將大量精力用於學習尖端數學工具與統計模型。因此絕大多數新生代經濟學者對於經濟史、經濟思想、經濟制度、以及心理學一無所知。當時這篇報告就擔心這樣的訓練導向,將培育出一代「愚笨的卓越學者」(idiot savants),精於分析工具與抽象理論,但對現實經濟十分隔閡。這篇檢討報告後來被束諸高f閣,但卻不幸言中日後的發展。
【朱雲漢 / 商業周刊 / 第1136期】
留言列表